时至一年春草绿,又是一年清明来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。在这缅怀先人、寄托哀思的传统祭扫节日里,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美德,传承中华历史文化,学院特发出倡议,号召广大师生员工自发追求、自觉行动,营造文明、低碳、安全、环保的祭祀环境,争做新时代的文明人。
低碳生活,文明祭祀。文明低碳祭扫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。不在路边、广场、小区、树林、草坪、建筑物等场所焚烧纸钱、冥物。主动采取献一束花,敬一杯酒,植一棵树,讲一段故事,播一段音乐或网上祭祀等方式缅怀故人,将注重实地实物祭祀变为精神传承为主,让文明祭祀成为一种习惯。
传承美德,节俭祭祀。树立“丰祭不如厚养,孝道注重当下”的理念,提倡老人在世,多关心、多尽孝,做到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;老人去世后,倡导从俭治丧,不大操大办,不铺张浪费,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,让逝者欣慰,让生者无憾。
错峰出行,安全祭祀。清明期间,正值人流和车流高峰,交通拥堵。要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和线路,尽量避开祭扫高峰,避免交通堵塞;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,倡导绿色环保,祭扫时服从相关管理部门的指挥与管理,遵守相关规定,保证祭扫活动安全、顺畅、有序进行。
模范带头,科学祭祀。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,树立科学的祭祀观念,在遗体火化、生态安葬、节俭治丧、文明祭祀方面起到表率作用,积极向亲朋好友及身边群众宣传文明祭扫知识,禁止封建迷信活动,要以身作则,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。
广大师生员工们,推动殡葬改革,倡导文明祭祀,是时代发展的需要,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,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让我们携起手来,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,争做文明殡葬新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,用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,表达对先祖、先贤、先烈的怀念与敬仰,积极营造“文明祭祀?平安清明”的良好氛围。